白话讲解“算法与信息茧房”

2,285次阅读
没有评论

共计 1249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这两个名词看起来高大上,其实都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说明出来。

算法的百度定义就不再这里贴出来,贴一下信息茧房的百度定义(毕竟这个词出现较少)

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,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“茧房”中的现象。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,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,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。在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,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更加顺畅和有效。

大家日常中用的抖音、今日头条、淘宝等都充满了算法,尤其是在关联推荐,“猜你喜欢”等方面,都是用上了算法。

举个简单例子(不针对某个程序):

当发布内容的时候,需要对内容进行标签化,比如内容是视频,然后打了美食,蔬菜,中式三个标签。

当你作为用户浏览了以后,后面几个给你推荐的视频就会与与这几个标签有关,

比如给你推荐了几个视频,有“美食、蔬菜、西式”和“美食、蔬菜、中式”、和“美食、肉、中式”,

当看你浏览习惯是最高频是美食,然后次高频的是中式的时候,那么你的用户肖像就是喜欢中式美食的,那么在后续的推荐中,就会着重给你推送中式美食视频,

同时,也会给你推送更加细化的,比如地域的中式美食。

经过对你的标签的分析,用户肖像构建,你所看的内容类型,就会逐渐清晰,然后平台就会更加强化的推送,你停留的时间也会更久,因为都是你爱看的。

在如此的强化中,你接受的信息,就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了,这时候,你就是进入了信息茧房。

进入信息茧房有啥危害?看下面:

比如如果你要是看了说TG不好,说美国好的,那么后面推送的,就都是这一类的,于是,你就进入了自我认知强化,就成了别人眼中的”愤青“,

如果你看了都是说TG好,说美国不好的,那么后面推送的也一样,会给你自我强化,于是就成了别人眼中的”无脑粉红“。

可是事实上,你看到的都是真相吗?不一定,尤其是基于审查的,更不是。你所看到的,都是想让你看的且你喜欢看的。

举个例子,房价,你如果看多,认为一直涨,于是你看到的信息,就是各地涨价,比如各种官媒每个月会说全国70城的房价怎么样怎么样,涨了多少。

可是,这70城的选择依据是什么?全国有多少城市?为什么只公布70城?公布全部数据不好吗?

(截止2021年3月,中国大陆共有地级行政区333个(包括293个地级市,7个地区,30个自治州,3个盟),县级市394个。)

只拿20%数据跟你说涨了,然后剩下的80%都不说,所以你觉得呢?

这就是一个已经过滤了审查了的数据,展示在你面前,而不是给你全量数据,让自己分析,以免形成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“的典型案例。

那么,怎么避免进入信息茧房?

最简单的方式,就是当你发现你信息类型都类似或者一致的时候,你就应该即时的逆向去刷,比如你看到都说什么什么好的时候,就必须要看一看不好的说法。

另外,稍微复杂点的方式,就是自己去看没有审查的内容,或者强制每次看都看正反两个方面,这样才能保持清醒。

最后引用欧阳娜娜一个表情包结束,就是”你清醒一点!“

正文完
 
敢言堂
版权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,由 敢言堂 2021-05-06发表,共计1249字。
转载说明: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-4.0协议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评论(没有评论)
验证码